2018年4月12日 星期四

《使用者體驗要素》




文章摘要: 都是爲了確保使用者在你的產品上的所有體驗不會發生在你的作者把使用者體驗設計劃爲了五層——戰略、範圍、結構、框架、表現(如下圖所示)


大多數人都體驗過網購,這種經歷幾乎每一次都是一樣的:你到達網站,尋找你想買的東西,然後下單(提供你的住址和電話號碼),然後網站將物品快遞到你的手中。 這個清晰、有條不紊的體驗,都是由一系列完整的決策(大大小小的決策)組成的:網站看起來是什麼樣、它如何運轉、它能讓你做什麼。這些決策彼此依賴,告知並影響使用者體驗的各個方面。如果我們去掉這些體驗的外殼,就可以理解這些決策是如何做出來了。


      作者給出了一套使用者體驗設計的科學方法,借用此方法,我們可以對於把複雜的使用者體驗設計過程分解,以幫助我們理解整個產品業務並清晰有序的完成整個使用者體驗開發。 作者把使用者體驗設計劃爲了五層——戰略、範圍、結構、框架、表現(如下圖所示),在每一個層面,我們要處理的問題有些抽象,有的則更具體。在最底層,我們完全不用考慮網站、產品或服務的最終外觀——我們只關心產品目標和使用者需求。在最頂層,我們關心產品所呈現的最具體的細節。隨著層面的上升,我們要做的決策就一點一點地變得具體,並越來越精細的細節。



       戰略層: 明確企業與使用者雙方對產品的期許與目標。 理解期許與目標中,有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 理解你要怎麼才能知道」什麼時候到達了終點」,也即成功標準。


產品目標:我們要通過這個產品得到什麼?


使用者需求:我們的使用者要通過這個產品得到什麼?


成功標準,即一些可追蹤的指標,在產品上線以後用來顯示它是否滿足了我們自己的目標和使用者的需求。


範圍層: 確立了產品目標與使用者需求後,需要在範圍層明確應該提供給使用者什麼樣的內容和功能。


必須要做的是,用文件來定義產品需求,這樣你就會時刻清楚自己正在建設什麼及不需要建設什麼。


結構層:將分散的片段需求組成一個整體。


互動設計,關注於描述」可能的使用者行為」,同時定義」系統如何配合與響應」這些使用者行為。


資訊架構,在以內容為主的網站上,資訊架構主要的工作是設計組織分類和導航的結構,讓使用者可以高效率、有效地瀏覽網站的內容。


框架層:確定詳細的介面外觀、導航和資訊設計。


介面設計:提供給使用者做某些事的能力。


導航設計:提供給使用者去某個地方的能力。


資訊設計:如何有效的呈現資訊,使人們能很容易使用或理解它們。


頁面佈局,是將資訊設計、介面設計和導航設計放置到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有內在凝聚力的架構的地方。關於頁面佈局,都會形成一個詳細的文件,該文件稱為頁面示意圖或線框圖。


  表現層: 在這裏, 內容、功 能和美學匯聚到一起來產生一個最終的設計 ,完成其它四個層面的所有目標,並同時滿足使用者的感官感受。


       使用者體驗,並不是指一件產品本身是如何工作的,使用者體驗是指」產品如何與外界發生聯絡併發揮作用」,也就是人們如何」接觸」和」使用」它。換個說法,當我們評價一個產品的使用者體驗時,一定要把它放到具體的使用場景中去看。


使用者體驗的整體開發流程,都是爲了確保使用者在你的產品上的所有體驗不會發生在你的」明確的、有意識的意圖」之外。這就是說,要考慮使用者有可能採取的每一個行動的每一種可能性,並且去理解在這個過程的每一個步驟中使用者的期望值。這聽上去像一個很龐大的工作,而且某種程度上來講也的確是。但是,我們可以把設計使用者體驗的工作分解成各個組成要素,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整個問題。






http://www.buzzfunnews.com/20180412748.html

更多有趣新聞請上:http://www.buzzfunnews.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